AI時代「10x人才」崛起!傳統架構已過時 主管不再是最佳決策人

「這是 AI 發展中我見過最令人興奮的時刻。」在 AI EXPO Taiwan 2025 開場演講中,史丹福大學(Stanford University)計算機科學系與電機工程系客座教授、DeepLearning.AI 創辦人吳恩達揭示了 AI 將對產業以及職場環境帶來的幾個重大變革。

例如,在 AI 的助攻下,小型團隊已能與大型團隊競爭,這為企業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。然而,這也要求企業重新思考組織結構、人才策略,以適應這個迅速變化的環境。

AI 產業的關鍵變數:技術資源普及化,賦能小型團隊

吳恩達分析 2025 年 AI 產業的兩個關鍵變數。 首先,隨着美國的 Llama 以及中國的 DeepSeek 和 Qwen 等開源或開放權重模型的發佈,這些模型不僅是技術工具,更已成為戰略資源。 「開放模型已成為 AI 供應鏈的核心組成,」他解釋,這場開源革命正在使高級 AI 能力變得更加普及,不再是少數科技巨頭的專利。

這種技術民主化直接影響第二個關鍵變數: 小型團隊能力的顯着提升。 「在美國,我們看到一些僅有 30人、100 人或 200 人的初創企業,其營收竟然超過了擁有數千甚至數萬員工的大團隊。」

AI時代「工作、人才」有新定義!大校準潮下「這樣的人」易被淘汰

特別是在原型開發領域,AI 將速度提升了約 10 倍,從根本上改變了創新的經濟邏輯,舉例來說,若開發一個原型(prototype)需要 6 個月,人們會非常謹慎地選擇投資方向,但如果一名工程師能在一天內完成一個原型,即便失敗,損失也微不足道。

然而,吳恩達也提醒企業領導者警惕市場炒作。他指出,一年前,「代理式 AI」(指能夠自主執行複雜任務的 AI 系統)還只是技術圈的專業術語。但約 6 個月前,一些大公司的市場人員開始濫用這個詞,製造不切實際的期待。雖然在醫療診斷、法律文件處理等領域已有不少成功應用,但企業領導者仍需撥開炒作迷霧,專注實質成果。

資訊來源: 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60234671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

Scroll to Top